2025年11月26日 星期三

108年選擇1的誘答分析



這題的正解是(A)。

選項(C)是最可能的犯錯路徑,回答(C)的同學,大致上就是對於計算規則的感知不夠,以至於會犯先做加法的錯誤。

選項(B)和選項(D)則是同一種類型,無法進行正確的通分計算。

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

誘答選項



 「誘答選項」的設計,是會考選擇題與一般學校段考、參考書題目最不一樣的地方。這類選項通常反映學生常見的錯誤或迷思概念,目的就是引誘基礎不夠扎實或稍有粗心的同學落入陷阱。

 一般考試較少刻意設計誘答,錯誤選項多半只是隨機配上接近的數字,例如正確答案是16,其他選項就放17、18、19。也因為如此,許多同學在平時作題時,若發現自己算錯或觀念不清,往往會找不到合適的選項,反而能藉此修正思路。然而到了會考,這些看似合理、卻其實是錯的誘答選項,反而讓人更容易失常。

 想破解會考的誘答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析歷屆試題,理解出題團隊的思維模式,進一步深化自己對概念的掌握。接下來就由柏嘉老師帶同學們一起練習。以下是 108 年會考的第 1 題,除了正確答案外,其餘每個選項都是精心安排的誘答。同學們不妨先思考:他們為什麼要這樣設計?老師會在下一篇文章中公布答案。

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延平中學分享



很榮幸受邀到延平中學演講,也難得能親自來到這所知名的私校走一走。

這次的分享主題是我非常熟悉的會考相關內容,而在我最喜歡的 Q&A 環節裡,有位家長問了一個很棒、也很有代表性的問題:

「之前兄姊的經驗,模考成績都在 A+、A++,為什麼正式會考卻掉到 A?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準備?」

這個問題非常好。

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原因。

其實在所有科目裡,數學是最容易失常的一科。

除了科目的特性之外,像幾何題變化多、題目數又少,所以每一題的影響都很大。

而真正關鍵的變因,其實是「非選擇題」。

非選擇題只有兩題,每題 3 分。
沒拿滿分時,常常就只剩 1 分。
很多數學不錯的學生,非選總分只有 4 分的情況其實不少。

以 114 年為例,如果非選只拿 4 分,要拿到 A+,選擇題幾乎只能錯兩題以內,容錯率非常低。

那該怎麼辦呢?

要克服這個「失常點」,就得從非選擇題的準備下手, 題目不用多,歷屆 10 年的試題加上 4 次模考題就夠。

接著請教師長,從兩個方向檢視你的答案:一是「策略」,二是「表達」。
 
把不確定、模糊的地方釐清,順便做一點紀錄,這樣練習下來,進步的幅度會非常明顯。

最後,這是這次分享用的簡報檔連結,大家有興趣可以再參考看看。

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

算數學挑戰


動機讓你開始,習慣讓你保持前進。

邀請大家一起來培養每天算數學的好習慣!

怎麼玩?超簡單! 

1️⃣  每天動筆算數學 (作業、考試都可以) 

2️⃣  拍下你的數學成果照 (要拍到你的筆跡喔) 

3️⃣  上傳到老師的Line@ (https://lin.ee/0SoluYK

➡️  目標:連續20天不間斷!

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

專注、調整、堅持:會考數學A的實踐之路




 柔禎是我的學生,她沒有任何的校外補習 ,國中三年的數學課幾乎都是我教的(除了八升九的學校暑輔 ),她的起點不太高,小學最後兩年,月考數學還拿過48分,不管在哪間小學,這都是一個偏爛的分數。

 但是柔禎在北投國中的三年,有很大的進步,從我的觀點,她是一個認真把師長教導當回事的學生,一路向上,從她的觀點,又是怎麼看待這三年呢?我請柔禎趁著記憶猶新,寫下這段學習旅程,並且盡可能的呈現細節。

 會考只有大約1/4的A級分,數學不好的人,其實佔大部分,對多數同學來說,柔禎的歷程,很有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