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15日 星期日

算數學挑戰


動機讓你開始,習慣讓你保持前進。

邀請大家一起來培養每天算數學的好習慣!

怎麼玩?超簡單! 

1️⃣  每天動筆算數學 (作業、考試都可以) 

2️⃣  拍下你的數學成果照 (要拍到你的筆跡喔) 

3️⃣  上傳到老師的Line@ (https://lin.ee/0SoluYK

➡️  目標:連續20天不間斷!

2025年6月14日 星期六

專注、調整、堅持:會考數學A的實踐之路




 柔禎是我的學生,她沒有任何的校外補習 ,國中三年的數學課幾乎都是我教的(除了八升九的學校暑輔 ),她的起點不太高,小學最後兩年,月考數學還拿過48分,不管在哪間小學,這都是一個偏爛的分數。

 但是柔禎在北投國中的三年,有很大的進步,從我的觀點,她是一個認真把師長教導當回事的學生,一路向上,從她的觀點,又是怎麼看待這三年呢?我請柔禎趁著記憶猶新,寫下這段學習旅程,並且盡可能的呈現細節。

 會考只有大約1/4的A級分,數學不好的人,其實佔大部分,對多數同學來說,柔禎的歷程,很有參考價值。





2020年6月26日 星期五

從B+到A++,關於成長


柏嘉  老師

 雖然任教多年,有機會帶三年數學課的,今年的913僅僅是第四個班,完整的三年有一種魔力,它能夠展現,什麼叫做「成長」。

 我們學校程度大致和全國相當,對比七年級時首次段考的數學成績,三年下來,班上多數同學,進步了一個級分。

 成長最多的,是于瑩和煒甯。

 成長和爆發不一樣,她們並不是那種大眾喜歡的故事,在最後一年甚至半年覺醒,拿下跳躍式的進步。

 而是一個穩定向上的軌跡,最後拿下了應有的成果。

 兩人寫下了自己的歷程,並且回答眾多家長同學關心的QA,在此,獻給大家。

從B+到A+(差一題A++嗚嗚嗚)趙于瑩

——從B+到A++——      黃煒甯

2019年9月29日 星期日

更重要的,是佈置一個討論數學的環境

現在的國中校園,已轉變非常得多,過去辦公室是一個比較肅殺的地方,學生進去,會戰戰兢兢,會喊報告,充分展現了「生不入官門」的氛圍。

現在嘛....

學生進辦公室,比進自家廚房還自然。

辦公室是學生走動、調劑、娛樂的好地方,某幾間老師特別和善的樓層,偶爾還可以見道,玩鬼抓人跑進來的同學。

近幾年,我喜歡在座位的週遭布置一些環境,有學生進來的時候,就可以聊一下數學,解題、概念、證明、方法、想法。

例如,本校的辦公室黑板,總是充斥著各種....過季的校園訊息、福利社推廣產品,我把它們清個大半,空出版面,近期,兩三天,就換上一題在寫的素養題。

於是,時不時就有以下這種美好的畫面。
(雖然辦公室既沒美感,又亂,我這間算比較整齊的)




在臉書上發起社團,除了老師、家長,更希望有許多的同學們加入,在划手機時不時跳出素養題的訊息,說不定就開始思考動腦了。

課堂的時間總是相對有限,更重要的,是佈置一個討論數學的環境。